中新农旅在线

农旅融合,多“业”并举,梅河口市开拓乡村振兴新局面

去年以来,梅河口市把全域旅游作为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,以“景区城”为引领,农旅融合、城乡融合为驱动,集中打造一批乡村旅游新业态,今年共接待域外游客677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33.8亿元,获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、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。

多点布局,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新业态

梅河口市加强旅游业顶层设计,成立旅游促进局,聘请全国知名的景域驴妈妈集团组建旅联体和旅发集团,与省内外197家旅行社签订加盟合作协议,每年列支5000万元扶持旅游产业发展。在城区,把“景区城”作为破局之钥,打造5A级城区,海龙湖、河湖连通水系、辉发河湿地景观带等生态旅游项目相继落成。东北不夜城、梅小野星光花海、啤酒节、泼水节等新兴旅游业态蓬勃发展,央视连续6次报道,被称为独特的新东北现象;在乡村,把乡村休闲游作为城区旅游的重要依托和支撑,打造差异化发展业态,在城区周边建设3个乡村旅游聚集带,实现玩在城市、住在乡村,建设返璞归真的城市“后花园”。深入挖掘市民游客需求,打造6个亲子科普、拓展训练、休闲采摘基地,年吸引游客17万人,实现销售收入3400万元。被评为“吉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”“国家级美丽休闲旅游乡村”等荣誉称号。

多向发力,激发乡村旅游发展新动能

梅河口市整合政策资源,凝聚发展合力,为发展乡村旅游积蓄动能。利用全国宅基地改革整市试点政策机遇,全面摸清全市农村宅基地底数,对闲置的1.43万户宅基地实行分类处置,制定《鼓励乡村民宿发展实施细则》,落实补贴政策。搭建交易平台,引进社会资本采取流转、租赁、合作等方式,对闲置宅基地实行盘活利用,在湾龙沟村、河南村打造60家朝鲜族特色餐饮民宿,年接待游客8000人次,村民户均增收2万元。梅河口市充分挖掘乡村资源禀赋和历史乡愁元素,举办红梅梨花节、双兴木耳节、吉乐登山节、黑山头草莓节等大型节庆活动30余场,为农特产品搭建了展示平台。连续举办5届朝鲜族民俗文化节,建设朝鲜族民俗博物馆,提升乡村旅游品牌效应。按照全域旅游总体规划,梅河口市把城区观光游与乡村休闲游一体规划、一体建设,互促共进,结合“百村示范”工程,投入资金1.7亿元,打造六山线、山吉线等10条旅游精品线路和20个精品村,建设鸡冠山至磨盘湖生态旅游环线,设计城乡一日游、两日游和三日游线路,打造丰富多彩的旅游业态。

多业融合,注入乡村全面振兴新活力

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进程中,梅河口市注重农旅融合,推动棚膜经济、庭院经济、休闲食品等产业融合发展,构建起“旅游+”体系,让“美丽产业”变身“美丽经济”。19个乡镇成立农产品经销公司,在旅游黄金地段,设置农产品展位120个,年销售收入达1300万元;梅河口市投资800万元,推出“梅河臻品”旅游品牌,打造绿优米、食用菌、果仁等特色农产品,培育金松、大长今等方便食品企业,销售收入实现8亿元,梅河大冷面占全国同类商品总销售额的35%。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,带动了棚膜、林果和庭院有机蔬菜等特色农业发展,市财政列支700万元补贴资金,全市棚膜、林果、庭院经济规模分别增长了25 %、12%和20 %,特色种植呈现强劲发展势头。

潮涌梅城千帆竞,凭风借力再远航。梅河口市将以乡村产业发展新业态推进乡村振兴,不辱使命、不负重托,再战十四五、再创新辉煌,谱写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华章!

吉林日报全媒体 记者:冯超



免责声明:文章来源:,本站除标注图文来源为 “新农旅,中新旅游或欧百易文旅”以外的文章,均为转载或网友发布,本网不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涉及侵权,请在30日内及时联系本站处理。

X
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zxlysy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  打开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