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农旅在线

水果采摘游,助推农旅融合发展

拎着果篮,带上剪刀,穿梭于果园内,摘下最甜最饱满的果实。初秋夏末,梨瓜桃杏等各类时令水果陆续成熟,近郊采摘水果,体验农家生活,成为不少市民热捧的休闲方式。“果园经济”的悄然兴起,不仅催热了乡村旅游市场,也有效推进农旅融合发展,带动当地农民增收。

走进黔南州长顺县,高钙苹果作为初秋的首位“水果嘉宾”登场走进大街小巷。长顺县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,纬度低,海拔高,土壤含钙丰富,有着利于苹果营养物质的积累生长的绝佳条件。

果农在打包苹果 田华华 罗思黎 摄

依托地理资源优势,长顺县打开了发展之路。近年来,长顺县把优质高钙苹果作为富民强村的主导产业,全县共种植苹果7.33万亩,挂果面积1.2万亩。目前,丰果面积6000余亩,产量达9000吨,产值约为1.08亿元。除了市场销售渠道,长顺县不少果园开启了农旅一体的方式,推出体验采摘游路线,把流量和市场引入家门口。

游客在林间采摘苹果 田华华 罗思黎 摄

在长顺县广顺镇高钙民顺苹果园内,放眼望去,满山的红苹果挂满枝头,游客们拿着果篮穿梭其间,采摘成熟的红苹果,品尝初秋的第一口清甜。“听说可以开始摘苹果了,我们就约着朋友来了。长顺的苹果特别好吃,又脆又甜,口感丰富,我们每个人都摘了一大堆带回家准备分给亲戚朋友。”来自都匀的游客桂莉说。

和长顺高钙苹果一起成熟,成为初秋“尝鲜水果”的还有葡萄。走进息烽县养龙司镇灯塔村幸福果业葡萄基地,碧叶叠嶂,葡香满园。一串串颗粒饱满的黑紫色葡萄挂在藤蔓上,沐浴着午后的阳光,吸引不少周边游客前来打卡。

幸福果业葡萄基地的葡萄熟了

“这里的葡萄清甜,比市场上卖的葡萄好吃多了。”周末,家住贵阳的游客谭兴亮一大早就驾车带着家人来到这里,“孩子放暑假,我们带她来体验乡村生活,能够自己体验采摘葡萄,她特别高兴,这也是给她上了一堂田园课。”据了解,幸福果业葡萄基地引进了广西种植技术,且种类丰富,有黑宝石、夏黑、玫瑰香等品种,全部采用避雨式栽培。这样种植出来的葡萄不仅品质好,口感也俱佳。

基地负责人李勇介绍说,“目前基地的葡萄已相继进入成熟期,主要是通过游客采摘和订单式销售,我们平均一天采摘卖出500斤。基地采摘期可一直持续到9月中旬,价格从10元到15元不等,广大游客可来此体验采摘观光游。”

马头村黄金梨水果基地 李龙梅 马莉 摄

与其他产品单一的水果基地不同,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马头村是个“混搭”水果乐园,这里种植了西瓜、葡萄、苹果等多种水果,也以“公司 农户 村集体”模式形成了多个大大小小的果园。大到千亩葡萄基地,小到几十亩苹果基地,水果产业在马头村全面开花。目前,马头村全村80%以上的土地都种植精品水果,种植面积达到2500多亩,实现了家家户户种水果。

f9dcd100baa1cd11faea1aa55bbd36f4c2ce2d0b.jpeg

马头村民宿 李龙梅 马莉 摄

近年来,马头村按照农文商旅融合的发展思路,引导村民将分散、闲置的土地集中利用起来发展特色农业基地,从单纯种植业延伸到集观光、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,走上“特色种植 观光采摘”的生态休闲农业发展路。在新的模式下,农旅融合带来了机遇,吸引了无数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创业,做起了“旅游生意”。短短几年间,全村已有35家农家乐、20余家乡村客栈。

马头村村主任韦国军介绍说,下一步,马头村将按照“公司 农业 文化 旅游”的模式,打造集生态农业、休闲观光、田园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集散地,有效推进农旅融合发展,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。

文/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向秋樾

文字编辑/彭芳蓉

视觉编辑/向秋樾

编审/李缨



免责声明:文章来源:,本站除标注图文来源为 “新农旅,中新旅游或欧百易文旅”以外的文章,均为转载或网友发布,本网不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涉及侵权,请在30日内及时联系本站处理。

X
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zxlysy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  打开微信